JerryDodo私日记

杜嘉瑜(KayuTo)个人长篇日记

私日记(71)-2024年4月17号-从一部科普影片到近来感想

已逾半年,终于有闲时可以更新下博客,更新的动机是因为早前看了一部关于故宫博物馆的宣传片,频道主叫Cheap,他是一位以科普古今东西知识为主,业配广告为辅的频道主,至今已超一百万订阅者。

 

说回正题,那部故宫博物馆的科普影片,主要探讨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两座同名的博物馆,二十世纪中下期,当时随着战火的蔓延,无数国宝匆匆被带往台湾,那些精挑细选的画卷、陶瓷、玉器,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收藏爱好者会把这么堂皇的博物馆视为殿堂。而今,北京故宫所藏,据说都是当年未被选中的,留下了一些不便携带或不愿带走的。人们常说,北京故宫如同空壳,而台北故宫才是真正的宝库。

 

 

但故宫,其实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台北,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默默地展示着相同的名号,共同守护着雷同的文物。如果真要比较,不妨从故宫的历史谈起。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清朝覆灭后,经历了一段混乱,终于在1925年向公众敞开了大门。

 

两岸的故宫,其珍藏大多源自清代皇家,这批宝藏最初继承了宋、元、明三代的皇室,再经过清代历代皇帝的丰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故宫。与世界上其他皇室贵族的皇宫收藏相比(如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维也纳的美泉宫、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中国皇室的这些宝藏,在延续性和完整性上,毫不逊色。

 

 

乾隆皇帝时期,故宫的收藏达到了顶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清朝的颓暗时期,许多宝贝开始流失到海外。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宫的文物陆续回归北京。而台北故宫(其博物馆别名中山博物院),则在1965年正式成立,成为了台湾最重要的文化地标。

 

两岸的故宫,各有千秋。北京故宫以其庞大的藏品数量和丰富的历史价值而著称;而台北故宫,则以精心挑选的珍品和高艺术价值的收藏而闻名。北京故宫的建筑群本身,就是一件无价的文物,见证了六百多年的风雨变迁;而台北故宫,则是以更现代化的装潢,将博物的文化核心以更人文的方式展现出来。

 

影片有提及那一幅非常著名的山水画——北宋大师范宽所画的《溪山行旅图》。我在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都会路过学校的大操场,而操场的内围墙的一角,就有一副临摹在瓷砖上的《溪山行旅图》,当时年龄小,只觉得这幅画很壮观,很想融入其中,但当时不懂该如何形容或记录感受。

 

 

其实这幅画不仅是范宽心中理想的山水之美的体现,也是他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画艺的完美结合。画中的山,那么高,那么青,仿佛要穿透云层,触摸到天空的边际。山峰之上,树木葱郁,绿意盎然,一条银白色的瀑布从山腰间飞泻而下,如同一条轻纱,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山脚下,巨石嶙峋,林木挺拔,一队商旅正沿着溪水缓缓前行。他们的身影在密林的掩映下显得渺小而坚毅,那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一种当时时代下的被压迫感。溪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那些关于山川的神话,那些关于行旅者的故事。范宽的笔触,轻柔而深刻。他用墨色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树木的纹理,每一笔都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颂歌。这幅画,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曲远方的歌,让人在观赏之余,再结合时代背景,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

 

谈完画,再谈谈这两个同名博物馆的一些大背景。基于两岸的宪法法理,不管是哪个“c”,法理上,它们都同属一个“c”,但两岸在近十几年来,纷扰与摩擦不断,误解与恨怨逐渐加深,派别开始分支。由于中国大陆近几十年来的变化,以及人民素质的参差,在外,当清醒的人想要说出我是Chinese时,会有种莫名的顿挫感,更别论台湾人民的心声了。我懂这种难受,现在当country、party、gov三位一体时,当power无限度扩大,不满的,永远都是被压着的人民。

 

回望那些璀璨的中华宝物,那些跌宕起伏的历史文化,再看看现在的我们以及gov,能语不能尽言,唏嘘感油然而生。

 

其实无论是北京故宫还是台北故宫,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宝库,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去探索。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过去的辉煌,也启迪着未来。历史的巨轮正在滚动,“最大公约数”快被褪色不谈,时代在剧变下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找不到方向,也道不清现在。只好引用林夕写给陈奕迅的《Shall We Talk》的副歌歌词结束今天的博客:

「难得 可以同座,

 

何以 要忌讳赤裸。

 

如果心声真有疗效,

 

谁怕暴露更多!

 

陪我讲,

 

陪我亲身正视眼泪谁跌得多!

 

无法讲?

 

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触摸!

 

铃声 可以宁静,

 

难过 却避不过。

 

如果沉默太沉重,

 

别要轻轻带过……」

 

 

愿世界和平,愿苦难结束。

 

 

By JerryD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