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Dodo私日记

杜嘉瑜(KayuTo)个人长篇日记

Archive for 9 月, 2017

私日记(58)-2017年9月13号-影评

隔了将近半年未更新,是时候扫草革新。

半年来在影院看了不少戏,那就先从观影说起。

购票记录显示今年至今,共记录着14次观影体验。

 

《春娇救志明》、《大闹天竺》、《一条狗的使命》、《拆弹专家》、《喜欢你》、《银河护卫队2》、《神奇女侠》、《异形:契约》、《逆时营救》、《喵星人》、《闪光少女》、《摔跤吧!爸爸》、《青禾男高》、《蜘蛛侠·英雄归来》。

14部电影,现记录下这14次的观后感。

 

(1/14部)《春娇救志明》(5/10分)——矫情之作,专心十足看彭浩翔,不如随意一点看叶念琛。

男主角:张志明(余文乐饰)

女主角:余春娇(杨千嬅饰)

 

第一部——《志明与春娇》:讲述男主明知女主有男友的情况下,依旧靠近女主,女主半枝红杏快出墙。广东俗语的“姣婆遇到脂粉客”指的便是他俩。

姣婆:骚货,骚婆。

脂粉客:油头粉面的风流子弟。

翻译成普通话就骚货遇到嫖客,各取所需(粤语:一拍即合),也可理解为“臭味相投”。

 

第二部——《春娇与志明》:讲述男女主平淡分手后,各自结识男二与女二开始新恋情。新恋情进行时男女主却暗地里幽会,感情上伤害了老实人男二与女二。“姣婆遇到脂粉客”气味不变地充斥本片。

 

第三部——《春娇救志明》:讲述了男女主所谓的成长与“成熟”,可惜因为矫情小事而分手。分手后互相纠缠,影片最后十分钟女主还在嫌男主没长大,哇男主上去唱首烂歌就算长大啦?唱完歌就接个吻,随后求婚,居然立马答应。彭浩翔的“姣婆遇到脂粉客”观念贯彻到底,全三部都在给观众灌输着难堪歪倒的三观与台词。敢问,叶念琛的新片,何时归来!

 

有些说不出的怅然⋯⋯虽以喜剧告终,却顿觉索然无味,没有前两部那种意犹未尽、期待再续之感。主要还是爱情长跑八年后的春娇与志明从情节到性情皆流露出疲态,没有第一部的「莫名就是喜欢你」,也没有第二部的「爱你爱到变成你」,有的好像只是「走到这里,到底还要不要往前走?」的困境。

 

虽然这是所有长跑爱情的必经之路,但我总觉得志明与春娇应该是普通人的升级版,即便后来走的也是寻常之路,总会发现我们不小心忽略却一直存在的微妙景色。可惜第三部的春娇除了自己之外,什么都看不见,还是无可避免的落入「大龄剩女」的套路。似乎女人只要年龄一大,就会被内心的焦虑逼成怨女!在两人的关系中,只看得到对方的缺点,并将其无限放大,以至于再也没有空间发现对方的改变。

 

地震时,春娇吓到完全动弹不得,责怪没有一直待在她身边的志明依旧自私、只想到自己。很多女生也认为志明不可原谅,可我却认为如果志明从头到尾都不管春娇,径自躲在桌底下才是不可原谅。地震一发生,志明立即跑到春娇身边,劝春娇和他一起躲到桌底下,是春娇死活不肯,他无奈只好自己过去。不是非得要陪着一起死才是爱吧?爱应该是想办法让两人脱离险境,只有先确保彼此安全,才有求生的可能。

 

春娇说志明眼里只有自己,但我看到的却是春娇眼里只有自己。看到多年前抛弃母亲的父亲,想到自己曾想过绝不找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偏偏眼前的志明就与父亲神似。被父亲照亮的内在阴影就像一根刺,瞬间扎进了两人的关系中,以至于志明的一言一行全被放大看待。两人之间看似春娇一直包容志明的不成熟,可感受到更多的却是志明修正自己遇事逃避的缺点,努力不让惯性「不作为」损害两人多年的感情。

 

春娇说过好几次的:不如我们算了吧!是真心话也是谎话。大龄女的焦虑让她对两人迷雾般的未来很想就此算了,但对志明深刻的喜欢,又让她难以放下。如果只想找个安全可靠的男人,故事大可结束在第二部,选徐峥就是了。既想跟喜欢的男人在一起,又想拥有安全感,内心矛盾也是自然。但女人在面临两难的处境下,好像除了莫名焦虑与灰心至极之外,应该还能有些什么?至少让余春娇像余春娇,而不只是一个爱情长跑多年、不结婚生子就彷佛只是浪费了青春的大龄剩女。

 

我真心不喜欢「大龄剩女」这个对女性充满贬抑的词语,好像女性只要年纪大了,没有走大多数人走的婚姻之路,就该焦虑的生活着,潜台词就是:不结婚,妳哪里还有更好的可能。可惜了前两部我都挺喜欢的那个充满魅力的春娇:比志明大三岁,待他宽容,真心喜欢他的一切(原本不喜欢的,后来都变成喜欢);爱染紫色头发,有哮喘症,还爱抽烟;暧昧时有些矫情,真情流露时又无比率真。

 

她虽有港女实际的一面,但还是选择忠于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春娇,不完美却很鲜明。可惜第三部的春娇在现实面前显得黯然失色,没了前两部暧昧偷情时的趣味,也少了诚实面对自己的坦率,只剩下七年之痒后的疲态。

 

爱情走到一个阶段,非得要个结果没什么不对,只是电影给我的感觉更像志明救春娇:为春娇长大,为春娇变成有责任感的男人,好让三十五岁以后的春娇有安全感。像怨女的春娇与长大变好的志明,或许就是整部电影让我觉得索然无味的原因吧。

 

第三部虽然回到了第一部的港味,也依旧保有彭浩翔导演独特的恶趣味(开头前几分钟,感觉像走错电影院);虽然春娇被染黑的发还是染回了她喜欢的紫色,但走了八年的情侣「好像就应该这样」的意识,像一个隐形的框架,框住了常态,放飞了春娇与志明在我心中更好的可能性。

 

总归的来说,第三部没有不好看,但看完后一心想赶快回去重温前两部的心情,或许已说明了一切。还是很怀念一起抽烟、买烟,频繁发短信,有些事不着急一晚做完,不赶时间的春娇与志明;也很怀念在一起时总因「爱比较」与「不在意」引发争执,却还是因为「喜欢就是喜欢」分开了也想在一起的春娇与志明。

 

最适合的未必最喜欢,最喜欢的又未必最适合,上天很公平,但爱情的功课不就是与最喜欢的慢慢磨合,等学分修满,才开始考虑是否步入下个阶段?真正的安全感应该不是婚姻,而是在爱情里因对方而更加笃定的自己。是春娇救志明,也是志明救春娇,只有互相拯救,才会深切明白两人之间除了形式以外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不赶时间,自然不会被时间追着跑;慢慢来,有时候反倒比较快。女性也只有放下加诸于自身的「大龄剩女」魔咒,才能不在焦虑中匆促决定未来的人生。结不结婚与爱不爱一个人,应该是两回事。好的婚姻是两人的共识,而非社会的共识。比起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人要活的更好,更重要的应该是在一起多年的两人是否丰富且成长了彼此的人生?

 

长不大的其实慢慢在长大,已经长大的也许也只成长了某部份,表面看似距离遥远,实际上却不断在趋近,这才是两人最终没有分开的真相吧。

 

 

 

(2/14部)《一条狗的使命》(6/10分)——有点水准,用穿越戏,越用越懵。

 

这是ACFUN官方人员赠送的观影券,省了28元准备看一场免费戏,加上自己又养狗,为钱为狗,看,一定得看。

但是!看完后,好坏程度参差,敢情这部片有点反人类主义的味道掺杂着。

 

影片里的父亲最后去哪里了?我们看他为讨好老板而焦头烂额,为不如意的工作而借酒消愁,在家庭矛盾中被驱逐,而这个自暴自弃的“酒鬼”最后成了儿子最不想让人知道的“丑闻”。接着就不见了。狗命已转五世,这条人命呢?没了。

 

父亲在儿子的眼中一直是一个“敌人”和“累赘”的存在,这一关系是由儿子的狗来表现的。父亲起初不让儿子养狗,儿子和狗说如果父亲阻拦,我们就离家出走——父亲是儿子的玩乐生活的敌人。不过后来父亲接受了儿子作为儿童的生活理想,允许他养狗了,尽管他一点也不喜欢狗。当然,在影片中,父亲不喜欢狗本身就成了一种“原罪”——怎么能有人不喜欢狗呢?

 

儿子的狗毁了父亲招待老板的家庭聚会(在这场聚会上父亲能否得到理想的工作条件将被决定),父亲把儿子的狗关进小黑屋又默许它的逃出。这当然没有任何狗的责任或过错,因为狗不过是儿子与父亲互动和冲突的中介。并不是狗冲撞了父亲,而是儿子对板着脸的“不好玩”的愁心于工作的父亲的冲撞——他不理解父亲对工作的忧心忡忡有何意义。而父亲把狗关进小黑屋,实际上是在对胡闹的儿子表达着他的不满(我们或许都有相同的经历,小时候做了让父母失望的事情,父母没收了玩具)。而父亲最后默许了逃出来的狗,这和一开始他允许儿子养狗一样,父亲总是要一时“严父”一时“慈父”,既要对儿子的不成熟进行管教,又要允许儿童玩乐的天性,不能责备太深。

 

不过高举“狗命大于天”大旗的电影才不管父亲怎样艰难地履行他的责任,父亲终归就是个讨人厌的“敌人”和“累赘”,他把狗关起来连个毛毯也不给(可最后走投无路的父亲有人给过他一条“毛毯”吗),默许狗的出逃又不过是母亲苦口婆心劝说的功劳。

 

在爷爷家聚餐的餐桌上,父亲“煞有介事”地提起古巴的导弹危机。没有人关心他在焦虑什么,或许是担心自己经常出差的工作变得危险,或许是担心战争爆发不能安宁生活。没有人关心他在想什么。大人们责备他不该在饭桌上提起如此严肃的话题,儿子呢?直接带着狗逃离了这个“讨人厌”的“累赘”的父亲。

 

不过不能被理解的父亲还在尽力地理解着他的家人,草坪上看着与狗玩乐的儿子,本不喜欢狗的他给予儿子鼓励。可影片丝毫没有赞扬父亲的努力,反而呈现为一种狗的魅力对父亲的征服。带着不喜欢狗的“原罪”,父亲这个“罪人”终于要显出了“弃暗投明”的迹象。

 

但最后父亲还是自己“堕落”了。他居然整日酗酒,他居然推倒母亲,他最后成了儿子光鲜生活的阴暗“丑闻”。如此阳光积极的主人公怎么能有这样一个父亲呢?它必须被心怀(对狗的)大爱的儿子驱逐,它不值得被爱。

 

他居然还有脸来看儿子的比赛,居然还要在酒吧里“骚扰”儿子——这样的人还有资格以自己的儿子为傲吗,这样的人还有资格有儿子吗?看,这样一个累赘引发了多么大的麻烦。嫉恨主人公Eason的Todd用这一“丑闻”激起Eason拳脚相加,怀恨在心的Todd又引发了Eason家的火灾,致使Eason落得双腿骨折,丢了奖学金。

 

这一过程中,“累赘”的父亲和“忠心帮手”的狗成了鲜明对比。人们心中愤怒地喊着“扔掉他”,又感动地喊着“拥抱它”。

 

狗的存在合理化了儿子的不成熟和冷漠,爱狗的Eason怎么可能是人情冷漠的人呢,他才不是不肯理解和关心父亲,实在是父亲自己太过糟糕,他在拖累整个家庭!

 

就这样,一个为了家庭生计在职场饱受屈辱的父亲最后也被家庭抛弃了,而实质上这又是因为家庭从来没有给予他关爱,反而视他为“累赘”。但这场被资本主义剥削和冷漠家庭制造的联合谋杀并没有引起震惊,而是被一条狗盖上了温情脉脉的虚假面纱——作为“玩物”的狗给予了人们“爱”和“亲情”的假象,尽管真实的“父亲”在崩溃的边缘游荡,或者早已曝尸荒野。人们愤恨于狗命在收容所“屈尊俯就”,而这条人命连个“收容所”都没有。

 

用狗的视角来述说这个“温情脉脉”的故事是最大的反讽,就像我们如果用卫懿公的仙鹤之嘴*来讲这个耽于逸乐、荒废朝政,引得天怒人怨、国破家亡的故事呢?大概所有的真正家破人亡的卫国百姓都成了“敌人”和“累赘”吧——怎么能有人对“可爱”的仙鹤报以怨言呢?

 

最后影片用几句心灵鸡汤来教导我们什么叫做现代生活的意义。狗嘴里的“活在当下”和“要开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逃避责任,而又以玩物自慰良心吧。

 

悲哉!人命不如狗啊!

 

大概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大有不同,片中“父亲”一角就像扎在我心里的一根刺,一个为了家庭生计奉献所有却不得理解,终因压力太大(其中有很大一方面是家中的狗造成的)而自暴自弃。男主没有和父亲有过相关的沟通,他选择去宠爱自己的狗,因为狗更乖,愿意无声的去接受他的所有情绪,从而父亲被无限的敌人化。不知道导演有意为之还是必须走此一步,与那些流泪的爱狗人士不同,我的泪水献给所有扛起家庭的父亲们。

 

即使我养狗,即使这片有感动,即使剧情上乘,但身为人,若爱人与狗都掉水里,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理智的,都应该救爱人,不论是精神抑或是物质文明。

 

 

(3/14部)《拆弹专家》(5/10分)——故事冗长,台词无脑,立白广告历历在目,主角难得一死。

 

先说优点。此片港味很足,很多台词以及俚语只有懂粤语的人才能意会,配音临场感恰当,没有出戏的违和感。这部爆炸类电影,不再有最后一秒营救,不再有完美结局的英雄,主角终于敌不过罪犯与命运,难得一死,看到华语类型片也在逐步改变。

 

说说不足。最让人智商捉急的台词:第一天,我们强攻吧!不行,里面有人质!第二天,我们强攻吧!不行,里面有人质!第三天,算了,我们强攻吧!人质?管他呢!

 

导演想要大场面,伤亡人数编剧会做控制。前90分钟还可以,最后半小时混乱不堪完全烂尾,钱都花在1:1搭隧道了,特效捉急,但为了个六毛特效爆炸,值得吗?

 

听说这片投资一个多亿,我估计请水军刷分这块就花了不少。太多“惊喜”桥段就不一一列出了,随便列举几个典型吧。

 

开头抢银行这段,可谓“精彩纷呈”!几个抢匪拿着几把枪,开车正面冲门,然后一路扫射轻松突入到银行金库,紧接着一个炸弹轻松炸开豆腐渣牌金库门。再看看安保人员如何抵抗的,找掩护物什么的,不存在的,大家轮流跳出来,站在通道中间拿着手枪,站撸拿着冲锋枪的抢匪们。这让我不禁想到香港银行的安保人员是不是招的都是“临时工”……

更经典的是抢匪逃离时遇到的那个路障,还设计成有坡度的,能让人轻松驾车飞过,又让我不禁在想这路障是不是马戏团设置表演用的?有人提到,那是因为抢匪开车逆行啊……我的天,原来所谓的路障是专门用来拦不会逆行的文明人,那不如把路障换成塑料材质,就算直接被撞烂,你也可以来一句,那是因为抢匪开车硬撞才会烂的啊^ ^

 

这时突然又产生了疑问,华仔一个拆弹专家,却能够临时受命当卧底,难道当卧底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怎么感觉像是靠关系找工作,想安排去哪就去哪,我估计安排华仔去当飞行员都行。感叹这年头人才都是一职多用啊!

 

经常看卧底片的人都知道,卧底的家人朋友往往都是被报复的对象,所以卧底一般都不会在公开场合接受采访表露身份。而华仔却无畏无惧!先是在报纸上露个脸,让大家都知道这次卧底行动是谁谁谁参与的!而后在他女友被炸弹爆炸吓得瑟瑟发抖,同时他也知道是火爆哥回来找他报仇的情况下,他也没想过找人保护女友,而是正义凛然地喊出:让他来吧!感觉华仔已经预知到女友要跟他分手了……

 

还好的是,BOSS对华仔女友给足面子(毕竟身上有女主光环),可惜对警察就毫不留情,发现个漏网警察,让他绑着个没法拆的炸弹,让华仔感受下想救却救不了的痛苦。然而抓到个最能让华仔痛苦的人,却只是让她抓着个手榴弹就了事了。这前后作风差异有点大?好歹也绑个炸弹让华仔拆拆啊。

 

火爆的弟弟在送去隧道的路上,突然一辆车把警车撞得人仰马翻,个个头破血流,弟弟更是伤重到无法动弹甚至危及生命。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那帮悍匪找人开车撞的,结果,是酒驾……这运气已经没谁了,不敢想象,万一弟弟被撞死了,那N个人质不是要陪着去了。显然,导演是不会让弟弟死的,但必须是半死,这样才能给弟弟在后面由于动弹不得被流弹打死做出铺垫。这里让我欣慰的是,火爆在见到全身是伤的弟弟,竟然异常冷静(看来弟弟是不是完整的关系不大,最主要是人要送过来),当时我还担心这做哥哥的看到送回来的弟弟变成伤残人士,会不会一怒之下杀几个人质。所以,活下来的人质们,应该去拜拜这位酒驾司机,感谢他没再开快点。

 

几个劫匪扮作人质出去(劫匪混在人质中这种套路,已经不新颖了吧,香港警方难道完全没想过这套路?),居然可以不用认真检验人质身份就让几个人轻松离开,而且身上还能藏枪走的。

 

导游被解救的时候,说他不走,要继续带团?为了带团,头可抛、血可流,香港导游的敬业程度堪比警察……

 

接近尾声,华仔身上绑着个炸弹,不顾一切冲进去跟BOSS装逼,然后各种枪林弹雨就开始了,原来一直困扰警方的人质问题在这个时候已然不成为问题,痛快地杀戮吧!最让我觉得惊讶的事情,是突然出现很多警察从天而降,这貌似是隧道吧?这批悍匪连隧道里每个摄像头位置都清清楚楚,而这么多人从天而降还不让这么精明的悍匪发现是怎么做到的?

 

全片觉得最耐炸的是立白的广告牌,在隧道口被炸的稀碎的时候,广告牌动都不动,“立白”二字依旧正向镜头这边。感觉吧,看个悬疑动作港片,每隔一段时间就蹦出“立白”的广告,真有如此缺钱的么?片尾再卖广告可好?片尾时有多少卖多少,但恳求少在影片中插入广告了,分分钟出戏。

 

 

(4/14部)《大闹天竺》(2/10分)——可观的票房数,国人的同情力,三流的无脑片。

 

《大闹天竺》这部戏,是王宝强首次执导,而影片上映前,恰好遇上“王宝强与马蓉离婚事件”。马蓉担当潘金莲,宝强则是武大郎,第三者宋喆人称西门庆,当晚“武大郎”发了篇感情讣闻,字字有力有恨,底下讨榷的人士多不胜数,几乎常在互联网的都为之深谙,撼动国人感情观的事情就这样无息中爆发。

 

当着众人皆为“武大郎”抱不平时,“武大郎”忽而发了一张网络海报,写着“王宝强导演作品,大闹天竺。印度归来,见笑了。”的字样。先不说有否炒作的悬疑,就说“王宝强导演作品”这词组便让人难料。

 

王宝强导演?啥玩意这是?他没接受过导演课程指导,没任何的原创视频DEMO,没读过科班,没识多少影像术语及技巧,凭少林寺出身的他,武功是集其一身,但这,这都能担当如此压肩膀的导演重任???

 

我满眸好奇,脑内充斥着“不可思议”、“难以置信”之时,决定去尝鲜一把。

 

多么想能毅然作出“离场”的决定。毕竟这片太烂,太烂,烂得写影评都浪费键盘敲击次数。

 

“原以为什么富春山居图、封神传奇什么的已经是烂片的极限了,看完天竺我真的要九十度鞠躬对以上两位导演以及演员说声对不起,原来还有比你们更烂的。本片从开始到结尾演技最佳可能就是片头的小猴和结尾的六小龄童,从人物到剧情,硬套西游,笑点极度无趣,低级趣味到炸。整部电影总结一下就是个玄幻搞笑武打类的寻亲节目,最后的硬转折加上硬是致敬美猴王也让人好像喉咙里塞了鲱鱼一样恶心,实在不是我毒舌我黑王绿帽,但看这电影耗费了我的耐心就像看了几千张刘宝宝的芭比尬舞天团系列一样多,真的看完你就想把眼睛拿王水洗一遍啊……再这么下去中国电影真是迟早要完!”

 

比三流还三流的突兀3D视效,卖情怀的六小龄童,卖同情的婚变王宝强,卖肉的柳岩以及卖蠢的白客,以及堪比哭爹喊娘像是快要卖身的“粉丝团”。

 

好奇心促使,最终害死猫。这部片开始让人对“贺岁片”三个字辅以戒备。

 

 

(5/14部)《喜欢你》(6/10分)——霸道总裁,柔弱女生,典型玛丽苏故事

 

故事设定是霸道总裁爱上我,采取的策略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抓住一个人的心先抓住他的胃。无疑我们的傻白甜女主周冬雨做到了,她用一道女巫汤意面成功地引起了霸道总裁金城武的注意。灰姑娘们,我们又破解了一项靠近霸道总裁的新技能——上新东方。

 

用电影中的文艺旁白来讲:食物是有密码的,只有那个对的人才能破译。这些旁白出来的时候我坚信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里肯定有张嘉佳,只是他被骂怕了才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接下来,就是霸道总裁跟傻白甜女主的迷之感情走向了。

 

霸道总裁吃了傻白甜厨师做的菜就一下刹不住点了一天的单(确定能吃完),两人还愉快地玩起了猜谜游戏。霸道总裁随意写菜名,傻白甜厨师接招做菜,道道都是舌尖上的中国。霸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索性住进了傻白甜厨师的家里。用女主的话来说,白天吃我的,晚上睡我的,没毛病。

 

然后,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第三者——端庄优雅的志玲姐姐就出现了。她的身份居然是霸道总裁的私人厨师,已为霸道总裁服务长达七年之久。

 

当傻白甜的闺蜜,霸道总裁的秘书一起奋力拦住她不让她进霸道总裁房间的那一幕我以为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大事。结果只是霸道总裁坐在餐桌上吃饭,并向她引荐了志玲姐姐。

 

我们的傻白甜女主就开始大喊:你怎么能吃两个人做的菜!!!乖乖,在狗血言情剧中我只听到过你怎么可以脚踏两只船,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你怎么可以吃两个人做的菜。突然想起有人批判过我们的编剧从来不讲人话,国外的剧本再烂,也通常是讲人话的。而我们的剧本几乎成了样板戏:以职业代替人物,以对话代替情节,以宣泄代替思考。

 

别说是霸道总裁,就连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一年也要在外面下很多次馆子,吃很多厨师做的饭好吗?如果每个为我做过菜的厨师我都要为他负责,后果不堪设想啊!

 

男主和女主后面每一次感情的递进同样莫名其妙。第三者志玲姐姐突然出场又更加突然地离场,对剧情推动几乎没有做贡献,好一般的第三者!

 

男女主的感情处理成这样,男二和女二简直就是导演赶着下班随便敷衍一下好了。男二和女二一起吃了顿火锅,配些自以为搞笑的台词,就算在一起了。戏份还没有康师傅方便面多呢,方便面都反复上镜泡了好几次呢。对男二和女二表示大写的心疼。

 

有人说我就是冲着金城武的颜来的,那是值得一看,各种柔光近景特写,是比《摆渡人》里帅了很多。遗憾的是,金城武还未从《摆渡人》的阴影当中走出来。

 

周冬雨此次的表现很具灵气,是整部电影的亮点,鬼马精灵小厨师的那点可爱、骄傲、小心动,全被她演活了。周冬雨找到了最适合她的那一类角色和表演方式,这部电影里的表现在《七月与安生》的水准线上。她值得让陈可辛把金城武送给她。

 

但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其实是韩寒作词陈绮贞演唱的主题曲《我喜欢上你时的内心活动》,电影里没有演出来的,全在歌里了。对一部电影来讲,夸赞它最大的亮点是主题曲,导演估计要哭晕在厕所了。

 

真诚建议导演看看李安的《饮食男女》,饱满的剧本,真情的表演,流畅的剪辑。同样以食物为媒介,同样的一桌美食,里面承载了多少厚重且耐人寻味的东西。

 

 

(6/14部)《银河护卫队2》(4/10分)——一言不合就唱歌,故事冗长烂梗多,胜在视效。

 

漫威的宇宙里居住的全都是精神病患者。漫威宇宙实际上是一个精神病院。

 

有没有道理?这样一来,许多矛盾和混乱的地方瞬间就变得清晰了。那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那些不正常的情感反应,那些生搬硬套的高潮和泪点,其实这些都根本不是破绽。只是观众水平不够,不能站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思考罢了。

 

就拿银河护卫队2举例来说,为什么主角谋杀了自己亲爹,还沾沾自喜?为什么女主和她的妹妹本来正在策划针对彼此的刑事犯罪,忽然之间又感情亲密的好像连体婴儿?为什么结尾掠夺者舰队成员集体高潮了,好像朝鲜公民亲眼见到了伟大将军金正恩?

 

以上这些反常的情感当然不能以正常人的模式来理解,但如果是精神病人,那就非常合理非常自然了。同样,对于剧情和设定上那些看似的漏洞,一旦你进入了精神病人的内心深处,这些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比如说,如果主角的亲爹是一颗行星,那么他的化身是如何和人类交配并进行DNA融合的?更进一步,如果行星中间的大脑才是反派的本体,那么就意味着反派的能量本质上来自自己的大脑,与此同时,主角的能量来源于他的父亲。那么他的父亲又为什么需要他?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漫威并没有疯,只是创作者吸毒过多产生了幻觉。这样看其实也是合理的。吸毒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把平常的事情看得非常神奇,比如说被关在戒毒所病房里还以为自己在银河系里飞呀飞。这也就可以解释电影的故事情节为什么这样离奇荒诞,有一种后现代结构主义的美感。谁能概括一下电影的剧情主线到底讲了什么?正常人来概括可能只需要三句话,但是在精神失常状态下就可以把一件非常无聊的事长篇大论的讲上两个小时。反派都死了却罗哩八嗦了二十分钟。这就是精神不正常的典型表征。

 

如果还有任何人对电影里表现出的幽默感表示不解的话,建议他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Electric shock ”到底有什么好笑?戴夫·巴蒂斯塔为什么每隔三分钟就会自动抽风一次,“哈哈哈哈哈哈”?如果你站在心理学家的角度,明白这些人都是一群神经病,那么一切就又合乎自然了。

 

 

(7/14部)《神奇女侠》(7/10分)——这7分是给女主演员盖尔加朵的。

 

一部全方位、无死角、慢镜头展示“盖尔·加朵真美啊!“的电影。价值7分的盖尔加朵确实好颜好腿,但还是拉不动拖沓生硬的剧情。人物形象单薄,从头到尾大爱无疆,没有弱点没有改变。超级英雄成为英雄之前先站住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物好吗。出岛前每一段情节过度都非常突兀,一些台词极度中二,即使对英文容忍度较高还是不忍直视。所谓的笑点全场下来笑不过三次。

 

文不成,武不就的电影,台词甚至镜头有出现割裂的现象,也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打斗并不精彩,而电影深度也不足,最后戴安娜居然是为了爱而战。唉,你要是十年前的电影我就放你一马,但你到17年了,你还拿爱来说事是不是当大家都是傻子。

 

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是从宇宙到博物馆,大段大段的旁白,你又不是走复古风,念旁白给谁听啊。然后就是戴安娜回忆过去,天堂岛这一段说实话拍的还不错,就是里面的梗用的太烂了,从弑神兵器这个词出来开始我就知道这一定就是说戴安娜没跑了。后来戴安娜成年试炼把自己阿姨打伤了,导演切了几个龙套的镜头,我知道这是要说大家都恐惧戴安娜,都排斥她,但你就随便切两个镜头,然后戴安娜就负气离开这样真的好?情绪完全不到位啊。接着就是飞机掉进了天堂岛里,杂鱼上线一通乱战,我先不说后发战舰能不能追上先发飞机这个问题了,就那些杂兵死后那一艘跟在后面的战舰呐!被导演吃掉了?之后戴安娜决定和史蒂夫一起出去找阿瑞斯,偷装备那一幕让我想起之前超凡战队里5个人一起跳崖的画面,不过这也不算啥问题,就导演这创意啊,还是稀缺了一点。

 

接着就是英国,然后上战场,虽然英国的部分没啥问题,但找来的三个队友明显多余,你要是走文艺向呢,你也没深入挖掘他们仨的故事,你要走商业向呢,那这三个就根本不需要,真的是多余了。当然酋长黑了欧洲人的殖民统治我还是挺喜欢的。而战场上的问题就不小了,刻意的安排了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来控诉德国人的残暴,然后让神奇女侠开大变身,这个剧情吧,稍显浮夸。当然最有槽点的还是为了和平与爱而来的戴安娜在战场上杀人如麻,大姐你这是美帝的超级英雄还是杀人机器啊,能不能好好学学老爷和大超,你让看这部电影的德国人怎么想?不是说好了为了拯救被阿瑞斯迷惑的人民?你拯救的方式就是靠杀呀!人设完全崩坏了。

 

接着就是战场舞会的那场戏,男主蒙混过了安检也就算了,我就问一个背后背了一把剑的女人怎么过的安检,就你们德国这军纪,你们不输谁输啊!舞厅里也没个人问一下小姐你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终于熬到大决战了,小反派刚开始还挺厉害靠磕药和戴安娜打的不上不下,但估计导演也知道这部片子拍的有点长,就随便让他领盒饭去了。接着就是转折,硬是来了个转折,男女主闹别扭,大Boss阿瑞斯登场,这弯过的能闪到不少人的腰。一点铺垫都没有啊,子爵就变成大Boss了。这还战争之神,几千年的智慧就知道自己破坏自己计划玩是吧,毫无理由的黑化真是够了。接着就是一通打呀,打的还不好看,特效做的也特别假,看来是资金不够了。当然好莱坞的喜欢都是一开始打不过的,所以戴安娜一开始也是被狠虐,导演接着得安排个转折点让戴安娜爆发啊!然后史蒂夫就像另一个史蒂夫一样开着飞机上天了,只不过这个不够幸运,挂了。都是套路啊。Boss死在了戴安娜和宙斯的联合大招下,也算是含笑九泉了。但一个玩电的神被电死也是挺无厘头的。

 

神奇女侠这部电影很明显没玩好,想要深度没有内涵,想要观众笑料生硬,想要讨好女性但男主其实更有戏,想要安抚男性观众但我很不买账,电影质量也在最后的决战特效中露了短,属于游戏特效的范畴,同时电影糟糕的配乐也让我闹心了两点多小时,实在不是一部诚意之作,基本可以说是来圈钱的。

 

《神奇女侠2》已开拍了,拍第一部时,导演的酬劳是100W美金。如今第二部,水涨船高地来到了800W美金的境界,希望多投入的这700W,可以把第二部上升到货真价实、一分钱一分货的位置吧。

 

 

(8/14部)《异形:契约》(3/10分)——片外名《论宇航员的智商提升》

 

这电影剧情全靠弱智角色推动。一个上千人的殖民船收不到的信号,宇航员头盔却能收到,还谜之通过无线电信号反推出发信地点。探索未知星球非要舰长带队全员出动,都有这么大飞船了没几个机器人吗,能不能就派那个人造人去啊。

 

登陆队员装备吐槽不能,全无防护,不要求星际争霸里面的那种机械外骨骼装甲,你好歹带个防毒面具啊,女主背个gopro是来卖萌的嘛,全靠背后的飞船看出来是探索地外行星, 把飞船ps掉还以为是去非洲打猎的。

 

飞行员这心理素质也是平生仅见,见到伤者吐血像疯了一样,坑队友,滑倒,panic,坑自己,panic, 然后开始见到异型疯狂panic用枪射爆登陆舰。这样的人到底是怎么混进我们光荣的外星殖民者队伍里来的? 哦,不对,想想似乎你们整艘船基本都这样。

 

舰长看见异型的茧,还萌萌的问“你这个是活的嘛?”。人家说:“你伸头过去看看呀~”, 神他么就真把头伸过去了。我看着汽水都喷出来了, 你把头伸过来我给你加个buff啊我去。

 

还有母舰留守代理舰长不顾1000多殖民者兄弟强行母舰进入大气层,助手们说你这样不好吧,代理舰长表示我不管我要救老婆,另外俩助手说好,我们代表1000多冷冻的兄弟支持你。最后回收了伤员不隔离,发现未知生物不隔离,你们去了个有生化威胁的星球回来洗洗就睡了。还能不能好了。

 

最后把异型弄死的剧情没啥好说的了,白开水,我就觉得我心疼那两台卡车,多好的卡车说没就没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异型里面没有一台卡车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有的话就两台。 能不能把飞船重力系统关掉啊,让异型飘在空中吊起来打啊,节能又环保。

 

总体来说,看电影的时候不觉得在看惊悚片也不觉得在看科幻片,总觉得这剧情稍微往某方面改改能是一个很不错的触手本,基腐味十足,情节又拖沓。要不是陪朋友看,谁会浪费这70元人民币去看场瞌睡戏。

 

 

(9/14部)《逆时营救》(5/10分)——最可怕的不是杨幂遇到杨幂,而是杨幂遇到霍建华

 

一直没看过杨幂的电视剧以及电影,这次,难得看到“猫眼”有9.9元观影活动,决定尝鲜。

 

开场不久,研究成功后大家庆祝的那一段,夏天表现开心的方式看得我不知所措

 

抚面+双手握紧捧心,这是物理学家的样子吗?没从少女幂人设中走出来吧

 

泡面头向东和马尾辫黄晨的演技惨不忍睹,研究员看起来nerd一点没毛病,但是断句可以正常点?黄晨就不是断句的问题了,语气表情都造作的不行

 

看之前发现有影评说杨幂一人分饰三角,我就奇了怪了这也算“一人分饰三角”?明明是一个人在经历过程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好不?如此《源代码》的设定,每次都有新的经验,当然表现不同了,只不过源代码的时空设定和逆时营救不一样

 

而且,这三个夏天的设定也很奇怪,夏天本体和夏天二号除了发型服装以及二号有了经验行动上更迅疾一些外,并没有其他差别;但是三号在悲愤情绪下,武力值提升,还妄图除掉本体和二号,心智上和本体的差别突然变大了

 

对于反派的塑造不够深刻(霍建华演的叫什么来着),前面各种变态各种丧心病狂各种闪灵,结果交代自己心路历程就那么寥寥几句,很难让观众意识到“啊,是经历了这样的苦难和煎熬才疯狂至此”,导致人物很平面

 

所长答应给反派提供数据,条件是炸掉大楼,但是所长肯定也是希望人体实验成功的,那么他和反派如何能确定夏天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返回大楼拿走数据,又如何能确定夏天可以在大楼彻底毁掉前赶回来成功进行穿梭?虽然有一块手表定位,但是时间上如此精准且复杂的推断很难落实

 

还有就是,一个世界级水准的物理研究所,其中的物理学家在被反派要挟时,居然都没有一点身为研究员对技术和数据的保护,而且直接说需要通过谁的虹魔识别才能拿到数据(你好歹心理战一下啊,直接这么说不怕害死同事啊)。虽然夏天本体是挺傻白甜的,但是编剧可不可以注意一下她的身份。

 

杨幂并没有进步,不过她选霍建华作配仍是聪明的,恭喜这一轮杨幂胜出。用霍建华过往电视剧中街知巷闻的面瘫弱气路线,在电影里尴尬出新高度,“影后”杨幂要谢谢他。

 

 

(10/14部)《喵星人》(0/10分)——第一部看了15分钟就离场的电影

 

没有古天乐,估计票房会更惨的电影。想不到陈木胜居然堕落的如此彻底,硬是要把幼稚园的儿童片说成是电影的导演,真“前途无量”。影片滥用各种过时老梗儿和二十年前港式喜剧的屎尿屁桥段,演员不停的扮丑,不仅无趣,甚至让观众感到尴尬,所谓的特效“喵星人”基本就是个笑话,十几年前的加菲猫和精灵鼠都比不上,令人发指的还有影片的剧情,严肃提醒,本片不适合5岁以上的观众观看,尴尬症慎入。

 

香港电影的3D视效真的是尬中之尬,配音又糟糕,剧本又鬼整,台词是5岁小孩才会讲。以后看港片前,若是TAG上写着“3D”亦或是“儿童”的,能早退场就早退吧。

 

 

(11/14部)《闪光少女》(0/10分)——第二部看了15分钟就离场的电影

 

不得不说,“闪光少女”这四个字,很是吸引。闪光+少女,有股国外优秀励志片的味道,看名字就觉得很独特与励志青春,可现实再度打人脸。

 

原本只是一名网络写手的鲍鲸鲸,因为《失恋三十三天》的爆红,成为一名颇有口碑的编剧。网上用“辛辣尖酸、洗练、干净”来形容她的文风,赞她颇有“女版王朔之风”。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第七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新锐编剧奖,成为她在影视圈的通行证。

 

《闪光少女》是“失恋三十三天”、“等风来”、“浮沉”之后的又一部编剧作品,电影上映几日,口碑虽然不能说两极分化,却也是褒贬不一。被“真的很好看”忽悠进影院的我,却实在给不出这样的评价。

 

电影以音乐附中民乐女生陈惊的暗恋为开篇,引出民乐和西洋乐之间的现状处境,辅以“二次元文化”作为“青春元素”,讲述了一个少女懵懂莽撞的初恋以及向着梦想冲刺的转折经过。中间又夹杂了“官僚风”、校园暴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问题等社会问题,还真是花团锦簇、热闹非凡。

 

与那些以三角恋、打架、堕胎为故事线的所谓青春校园剧相比,《闪光少女》确实高出了不止一个层次。尽管它装逼师哥、花痴少女、憨厚备胎、恶毒女配、煽风龙套的人设定位,满满都是脑残偶像剧的风格,用COS和漫展解读“二次元文化”又太过粗浅敷衍,利用了民乐和西乐的现状作为背景,却将两者的对抗拍成了游戏般的斗气,造成严重资源浪费,但依然得承认它有着可圈之处。

 

在《后宫甄嬛传》中扮演甄嬛妹妹玉娆的徐璐有着一张讨巧的娃娃脸,在年轻演员之中,演技也算不错,陈惊的俏皮、莽撞、粗线条,在她的演绎下还是挺可爱;刘泳希扮演的“千指大人”走的是“闷骚酷帅”的路线,也成为本片中的一个亮点,获得不少观众“表白”;彭昱畅扮演的“备胎”油渣温情又搞笑,还能在适当的时候耍一把酷,斥责王文的那段戏算得上全片高潮部分之一,爆发力值得点赞。

 

这部电影的创作初衷,鲍鲸鲸说自己曾经学了十年的民乐,在学校时经常被西洋乐的欺负,所以要为“14岁的鲍鲸鲸报仇”。

 

这个理由,就像是电影中的民乐和西洋乐相斗,有一种随口调侃的玩笑感。

 

且不说电影用一种脸谱化、刻意僵硬的方式来表现这种“中西水火不容”,就影片中呈现出来的西洋乐爱好者的素质,恐怕就会引来不少抗议。那个装逼耍帅的钢琴王子、那个几乎总是斜着眼睛看天的小提琴女配、那个盗版“牙擦苏”一样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龙套以及那群站在他们背后挑衅的学生,入目就是一种“幼稚无知的深井冰”感。

 

电影中民乐和西洋乐决胜负的那场“对战”,则又是一种“死了都不服气”的敷衍。用唢呐打乱节奏,就能让对方输得心服口服,你问问西洋乐那边信吗?

 

而漫展上的那场戏,从被嘘被冷落到惊艳听众并被热捧狂赞,中间连个适当的过渡都没有,一个起音就能让不屑散去的观众疯狂围拢过来,这种为制造情节而形式化的展现方式,是不是太过于“托儿”化表演?

 

《闪光少女》的弱点,就是这种刻意营造的痕迹太多,用人为设定的情节去制造转折起伏,来达到情感的递进推动。但青春的味道,不是越自然越好吗?

 

就像有观众看完后感叹的“二次元不是这样的!少女心不是这样的啊!”

 

《闪光少女》的所谓“青春味道”,就像是人工制造时加进去的色素、添加剂,纵然出来色彩缤纷、口感不错,却也依旧是满满的廉价味道。

 

而这样的一部电影却被追捧赞誉,反映出的恰恰是国产青春片的堕落。

 

 

(12/14部)《摔跤吧!爸爸》(7/10分)——论国际女权与田园女权的区别

 

有人说,“父亲价值观简直令人作呕,以梦想、金钱、冠军强制女儿人生,所谓父女情不如说是满足私欲后的奖励。电影讲述打破性别偏见,其实自己已经偏见得无可救药。纵然父权被击倒在地,也要用整个后半部分将其再次扶到最高位”。

 

看到批评者的观点,我们首先诧异的是,批评者真是她们父母养大的吗?按照作者的逻辑,小孩应该放开天性,她们想上学才能上,如果她们不想上学,父母也不能强迫,否则父母就是“直男癌”。她们忽视了一个前提,电影中的父亲之所以让女儿学习摔跤,是因为他看见了她们的天赋,所有的天才的被发现,都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发现者。

 

而这个逻辑更大的漏洞在于,批评者忘记了社会语境。任何脱离社会语境谈女权的人,都是在耍流氓。这些批评者都非常熟稔西方女权主义和潮流,她们站在潮流的最前沿,也总热衷于把最新潮的理论套在任何女权议题上,但她们却从未设想过,是否每个地区的女权基础都像西方发达国家这样成熟完善,而西方女性现在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利是否是一步到位的。

 

就比如在《摔跤吧!爸爸》中,试想一下,如果两个女儿不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摔跤,那她们的出路在哪?批评者也许会按照西方女权那一套指出,她们应该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命运,她们可以学习摔跤,也可以上学,但她们必须是她们自己,而不是任何人实现理想的工具,更不能臣服于任何权威。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晋惠帝的那个故事——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印度,父亲让两个女儿学习摔跤,已经是最不坏的选择。总体上说,印度女性的现实命运还是非常不幸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每年在印度死于堕胎的女婴达上千万;童婚率高达47%,童婚女孩数量居世界第一;在1000多万19岁女孩中,超过410万已婚、离异或守寡。影片中对此也有所反映,两个女儿参加了她的一个朋友的童婚,婚礼上两个女儿抱怨父亲训练的粗暴,而童婚的女孩告诉她们:她羡慕她们,不用在小小年纪就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一辈子困在家务中,一点选择都没有。

 

因此,当批评者在嘲笑父亲的直男癌时,她们选择性忽视的是,父亲已经因为这个决定而遭到全村人的嘲笑。人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批评者自以为高明,实际上与电影中嘲笑父亲的村人一样愚昧。女权的任何一点进步,都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这并不是她们耍耍嘴皮子、纸上谈兵、理中客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而现实是,在大女儿赢得世界金牌后,印度许多女性也开始学习摔跤,在童婚这个无奈的选择之外,她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女权进步!

 

 

(13/14部)《青禾男高》(4/10分)——想法很多,总体骨感。

 

中国警察不能黑,但可以黑外国的,就有了《唐人街探案》,中国zf不能黑,可以黑民国的,就有了《驴得水》,中国不让宣扬校园暴力,但可以对日本人使用暴力,名曰抗日救亡,于是有了《青禾男高》。

 

一个宣扬校园暴力,宣扬软色情,宣扬师生恋的电影,只要跟抗日搭上,好像全都百无禁忌了,里面的学生们打架,抽烟,喝酒,烫头,放学后隔壁女校看“球”,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学老师夏天身穿半透明雪纺衫透着里面的深蓝bra给学生们上课,幸好景甜老师不够胸狠,不然这剧情走向真的要把持不住了。

 

裤裆藏雷,八百里外打死一个鬼子,包子雷,手撕鬼子,要说雷人可能本片还没有那么雷人,不过东北抗日都要靠一群不学无术的小混混,不知革命先烈作何感想,导演对的起杨靖宇将军曾经吞下的树皮草籽吗。当然说这些不是说小混混就不能抗日救亡了,毕竟土匪还能弃暗投明呢,可是一帮安安心心成长于日本统治之下,甚至对自己满洲国身份都有所认同的青瓜蛋子,就参加了两场读书会,和日本人干了两架,就民族意识觉醒了?

 

这样的设定,甚至还不如小林子饰演的家道中落的日本武士家族继承人,他身肩家族继承人的重任,却又生活于强势姐姐的阴影之下,他答应日本军部的请求一方面是有振兴家族的雄心壮志,但同时他又敬佩身为老大的欧豪,所以始终生活在矛盾之下,而随着人员伤亡的出现,事情向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他才知道选错了道路,然而已无路可退,这样的设定比欧豪复杂多了好吗。反观欧豪饰演的老大,除了犯花痴,装酷,抽烟,打架,还干了点啥?小林子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其表演也真正有了《热血高校》的味道,而且有开有合,虽然谈不上出神入化,起码是合格的,而欧豪,除了中间有一次蔑视一笑,剩下的不是面瘫就是傻笑,不要说去和源治芹泽比较,你连人家拳哥的演技都比不上啊,我们的大女主国际甜,居然给欧豪当了一次绿叶,敢问欧豪是什么背景啊?国际甜依然奉献了看不出演技的演技,刷出了和《金刚骷髅岛》一样几近于零的存在感,连贩卖软色情都让人兴味索然,希望你在《环太平洋2》的机甲里别被人当成是单人驾驶。

 

本片开始的时候还打着《热血高校》的旗号,海报里也是满满的日式风格,景甜在电影里明明就是黑长直,在海报里搞个泷谷源治的发型也是很无奈,你咋不把小栗旬的脸也p上呢。更不要说,全片满满的日式风格,还有尴尬到爆炸的日漫分镜风,人物打架还要在画面里配上文字“啊啊啊”,你的bgm干脆换成土拨鼠得了,或者我进去给你喊个666呗。以及那让片长延长了三分之一的慢镜头,请问这是致敬《西游记后传》吗,亲爱的导演,《黑客帝国》看了你的慢镜头都要给你跪下,要不要我送你一本《电视电影剪辑学》,你再回炉重造一下?

 

就算是拍中国版的《热血高校》,为什么不能拍一个小人物从麻木不仁到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同样一个心怀正义的日本青年,又是怎样一步步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又是如何不可琢磨,哪怕说,能力不足,拍不了这么深刻,却连尝试也没有,如果只是想要拍个爆米花电影,就不要搞什么国恨家仇,不要为了过审而过审,抗日始终是个严肃的题材,我们守住的,不仅是一个电影人的底线,更是民族的底线。

 

 

(14/14部)《蜘蛛侠:英雄归来》(7/10分)——败在打BOSS,胜在看到不一样的蜘蛛侠

 

 

这是一部通过注入青春校园元素来重启超级英雄的电影,略过了以往两部蜘蛛侠的起源,直接从内战后切入剧情。一个才15岁的高中生彼得帕克,一心想要拯救世界,却莽莽撞撞险些酿成大祸,他在挫折与帮助下成长,最终成功挽救了一架飞机和一个人。

 

这版重启的蜘蛛侠很花心思,青春校园和超级英雄相结合,少年小虫让人眼前一亮,不论是与之前两版《蜘蛛侠》还是与其他超级英雄相比,都绝无有重复感。剧情延续《美队3》,并用高人气角色钢铁侠来为这位年轻英雄开篇增色。目前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上来讲,小蜘蛛都打了一场漂亮的开篇仗。

 

但是,作为半个蜘蛛侠粉丝,我依然心存担忧,因为在我看来,影片出色的人物塑造,密集的笑点和“梗”掩盖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而这问题可能是蜘蛛侠与漫威宇宙结合带来的必然结果:

 

为了整个漫威宇宙日后的延伸扩展,“蜘蛛侠”这一角色被牺牲了非常关键的人物内核。也就是其他影评里有人提到的“宇宙联动模式造成的对角色自身刻画与成长的空间的挤压”,小蜘蛛的心路历程和个人价值观体现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使人物难以有更深度的表达,这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从电影自身而言,整个影片的主线脉络:“超级英雄本人和战服之间的关系”,几乎照搬了《钢铁侠3》,“如果你脱下战服就一无是处,那就不该拥有它”成了最后点燃蜘蛛侠小宇宙的金句,但这正是我最恼火的地方:“i am nothing without my suit”,绝不会是蜘蛛侠说的话。

 

为什么?因为蜘蛛侠的能力:包括蜘蛛力量,蜘蛛吸附能力,蜘蛛感应等等,本身就不来源于战服,而是来源于他的变异蜘蛛基因。至于他的蛛丝发射器和蛛网液,也是彼得帕克凭一己之力研制出来的。

 

所以蜘蛛侠对战服不会有钢铁侠那样强烈的依赖感,战服和自我的矛盾不是超级英雄的普适矛盾(当然,钢3的解决办法:让托尼取出反应堆炸掉所有战甲宣布我是一个修理工,也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把蜘蛛侠的超能力归因于一套带了AI的高科技战服,不仅完全抹杀了小蜘蛛独特的个人能力,还彻底无视了他的非凡天才(连战服的完全功能体都是基友解锁的!)

 

第二,从“蜘蛛侠”这一角色而言,为了避免赘述前两部的内容,也为了让个人电影与漫威宇宙对接,直接抹去了蜘蛛起源,抹去了uncle ben,也抹去了那句经典的“with great power,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这就是蜘蛛侠与漫威电影蜘蛛侠的矛盾所在。

 

要知道,拯救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托尼斯塔克在改造身体,见识到自己生产研发的武器被用于伤害本想保护的人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责任。美国队长生于特殊的战争年代,身为一个士兵,他本能地去守护他的国家和人民,更别说本身就是特工的黑寡妇和鹰眼。

 

那彼得帕克呢?在原作中,导致彼得帕克决定成为并坚持做蜘蛛侠的关键,是他由于私愤放过了一个盗贼,从而间接害死了本叔。帕克从此背负起这份死亡的重量,选择成为蜘蛛侠,履行本叔“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教诲。这是永远在鞭策他的惨痛教训,是彼得一切行为的动机,也是蜘蛛侠的原点。追根究底,蜘蛛侠是一个拥有悲剧性内核的超级英雄。

 

而在本片中,主角之所以作为蜘蛛侠伸张正义,似乎纯粹是出于少年一腔热血和对复联的崇拜,这可以成为一个起点,但不足以支撑彼得帕克在自己和家人受到生命威胁,正常生活被全盘打乱,面临重重误解和指责的时候还能坚持伸张正义,这不够。

 

导演可能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大大弱化了超级英雄生活对彼得个人生活的影响,小蜘蛛几次三番抛下基友女友,翘掉留堂考试,也没有任何后果——这个年轻蜘蛛的欢脱和轻松,是在逃避现实责任的前提下的。

 

诚然,这个重启的小蜘蛛已经有一个清晰鲜明的人物形象,完全可以作为新鲜血液注入复联电影中(《美队3》已经初步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如果蜘蛛侠想做系列独立电影,就不禁让我担心,当观众期待影片对蜘蛛侠更深度的挖掘时,是否还有足够的,有“彼得帕克个人特色”的空间(而不是把钢铁侠的矛盾困惑嫁接过来),来满足观众日渐增长的胃口。

 

综上,作为一部单纯的超级英雄电影,这绝对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作品,但作为蜘蛛侠个人电影,则未免留有遗憾。并且我可以断言,如果漫威宇宙继续侵占角色的发挥空间,这种遗憾绝不会仅仅出现在蜘蛛侠个人电影之中,在目前的复联电影里,导演也逐渐显露出对于把控越发庞大主角团的力不从心。

 

但无论如何,更青春,更欢脱,更讨喜并且相互联动,都是电影迎合年轻市场的必然趋势,至于这样是好是坏,是喜是忧,还难以定论。

 

————————————————————————————————————

 

部分影评摘自豆瓣,总结14部电影,坏比好多。14部就2部值得一阅,《摔跤吧!爸爸》以及《蜘蛛侠:英雄归来》。前者是在探讨励志梦想与俗念人生的认知与选择;后者是当超强的蜘蛛侠削弱成年轻的小伙子为爱与和平出发。两部片不管在视效还是杜比声效都值票价,相当不错的饭后娱乐片。

 

但静一静,想一想,14部电影,只有2部合乎心理位,也悲催了点。而且这两部都不是大陆国产片与港片,而是名正言顺的“国外电影”。难不成以后看戏前一看到“国产”或“港产”这字样就掉头么?难不成这些字样的片真的一文不值?这问题有待深究。

 

再过几天,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即将上映。为什么看过?全因之前下载过资源,在电脑前看完,十分过瘾,想想,还是这类悬疑片最适合自己。

 

坐等上映,在电影院大银幕上正式重温这一部难得的好片,也算是在电脑看完盗版后的对版权的正式补票。静候那好日子的来临。

 

 

By JerryDodo


         © Copyright By JerryDodo私日记                                  备案号:粤ICP备2021145967号